学校简介
思茅卫生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,位于中国茶城、古茶王之乡思茅边城东路29号。2001年被云南省政府认定为省(部)级重点中专,是思茅地区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中心。到目前为止,已经培养了9300多名中专毕业生,为思茅地区的卫生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自成立以来,经历了风风雨雨,经历了发展、步履艰难、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。特别是近年来,面对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,社会日益多样化,市场竞争异常激烈。学校领导以先进的意识、勇气和勇气再次创业。校长周一朴是一位头脑灵活、眼光敏锐、责任心强、意识先进的领导干部。他团结学校领导小组,从大处出发,大胆果断地提出思茅卫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,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,形成团结、求实、发展、奉献的校风;科学严谨,敬业博学,教书育人,务求实效;建立"校风正,教风严,学风好,质量高,校园美,建名校,创一流,努力实现大家享受保健条件"总体目标和"面向农村,面向社会,面向未来,培养复合型、实用型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"实现学校的培训目标;"一年一样,三年大变化"的目标。
现有学校占地面积697277m2.校舍面积为30925m2.校园绿化面积35%,校园整洁,草绿花红,充满活力和希望。学校拥有结构合理、综合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、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。在职教师118人,高级职称23人,中级职称35人。
教学管理
学校坚持"以人为本,德育为首,教学中心,三育并举,质量第一,科学管理,特色"根据边疆的实际情况,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创造特色。实行一校两制(本部国家办学,分部民办),实现了办学水平、规模、条件、效益四大突破。也就是说,与八所高校联合办学,形成了多层次、多渠道、多形式的办学模式,主要是中专教育、成人大专、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;开展本科、专科、中专不同学历的医疗卫生、护理、计算机等专业教育,学生2800余人;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实验楼,教学设备齐全完善,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;拥有先进的电子教育设备,建立校园网络;自1998年以来,投资1200多万元,建设教学、宿舍楼8栋,购买200多台教学设备,初步建设现代校园网络,大部分教室和实验室配备闭路电视,建立校园网络和云南、上海合作远程教学终端接收系统,图书馆有8万本书,拥有30多台电子阅览设备的电子阅览室和学校硬件投资创历史最高纪录。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生产实习的成功完成,20多家医院成为我们学校的教学实习医院,为我们学校提供实习场所,提供一些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,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,相互促进,相互发展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学校本着培养学生成为人才的宗旨,注重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,注重德育和精神文明建设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。自2002年以来,开展美容、按摩、计算机高科技、中级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,要求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、教育教学质量、良好声誉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、教学研究成果。自2002年以来,开展美容、按摩、计算机高科技、中级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,要求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、教育教学质量、良好声誉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、教学研究成果。每年,一批专业基础扎实、综合素质好的毕业生都积极向社会推广,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思茅卫校毕业生占思茅地区现有卫技人员的85%。其中,相当一部分学生已成为该地区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学科领导,获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劳动模范,成为该地区的医学专家,许多人已成为地方、县(市)、乡镇和单位的领导干部。学校被毕业生称为医生的摇篮,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净土。
特色教育
思茅卫生学校的特色教育可概括为:一校两制,一高一广,一新,四实,六活,八多。"高"--是指师资力量强,质量高。十多年来,100多名专家教授与北京医科大学、云南电大等八所大学联合办学,到思茅卫校讲课,促进了发展。在过去的18年里,学校在全省卫校统考中名列前茅;在全区统考中名列前茅。做到"投资少,产出多,质量好,效率高"。"广"--生源好,地域广,一市九县,毗邻三国,辐射七区(专州)。"新"--新思路,新做法。与八所大学联办、大中专一体,打造一校两制。率先进行课程改革,首建"医考"基地。"实"--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,使专业和使用的教材实用,教学注重实际效果,培养合格实用的人才,专业多才多艺。"活"--办学形式灵活,招生年龄、时间、地点灵活。"多"--办学层次、学历结构多、专业多、学制多、证书类别多。获得学历的渠道很多,各种技能培训也很多,专家教授在学校讲课也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