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简介
楚雄农业学校自1958年5月成立以来,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己任,充分发挥科技优势。在省、州党委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,不断发展壮大。现为国家重点中专,已进入全省农业中专先进行列。学校招收全省学生。在44年的办学历史中,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合格的中专生,培养了8000多名农业科学人员和5000多名第一产业技术工人。它们遍布全省,为彝州乃至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办学规模
学校现占地面积147.4亩,建筑面积2.4 1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1835万元,教学仪器设备原值334万元,书籍8万多册,学校实习基地40亩,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0多个,拥有政治、专业、作风,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、科研成果丰富、技术推广能力强的骨干教师。教职工120人,专业技术人员95人,专职教师87人,高中职称51人,研究生7人,各类学生1353人。
专业设置
学校现开设作物、林业、蚕桑、果蔬栽培、储存加工、农业推广、果林、园林、生态旅游开发、园艺、土地管理、药品种植利用、畜牧兽医、农村经济管理、农产品加工、农村能源开发利用、生态农业环保、绿色食品生产监测等十多个专业技术中学班;与西南农业大学、云南农业大学、西南林业学院联合举办商品花卉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、园艺植物设施栽培、蚕桑四个专业班。
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,拥有120个多媒体教室、校园局域网、300个多功能报告厅、电子阅览室和21个标准实验室。有气象观测站、药园、蔬菜精品园、1776平方米标准滴灌温室、2000多亩校内外实践基地,可满足教学大纲规定的各种实践教学需求。
教学目标
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持改革、发展、创新的理念,坚持为“三农”服务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,依托全体教职工,努力营造宽松、和谐、积极的教育环境。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,以教育为核心,遵循“学校工作以学生为导向”、“只有学生的出路是学校的出路”的工作宗旨,以“生活、生活、学习、创业”教育,实施“田园教学”,坚持生产、教学、研究相结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培养优秀的作风、精湛的业务、优秀的农业人才。
学校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坚持两个文明,共同完成两项任务,共同检查两项工作,共同取得两项成果。促进了优良学校风格、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形成,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。
“九五”以来,学校60多次受到上级党委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;90多名教职工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。省(部)、州级奖励30项科研成果。在农业一线奋战的毕业生中,绝大多数已成为当地科技骨干,相当一部分已成为领导岗位,大量已成为省、州知名专家学者。仅40多名毕业生就被评为省、州“杰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”。
获得荣誉
自“九五”以来,学校已进入快车道 。1996年获云南省农业中专教学规范化管理一等奖;1998年被省劳动厅授予“云南省第80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”;1999年被省民政厅、省双支办、省军区授予“双支先进集体”;2000年、2001年连续两年被楚雄市授予“综合治安标兵单位”;2001年被楚雄市委授予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省教育厅授予“德育先进单位”,州教委授予“文明学校”。
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,楚雄农业学校认真总结经验,决心改革,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,增强活力,与西南农业大学、西南林业学院、云南农业大学成功开设蚕、林业、农业、动物医学、园艺、观赏园艺专业、本科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,坚持“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”,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,走出学校,进入经济建设的主要战场,开展科技咨询、示范和推广活动,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问题,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